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化

三山区:在基层书写无悔青春


2019-02-20 14:17 来源:铜官区纪检监察网  

    2014年8月我走上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特殊性,注定了我们必须抛弃舒适安逸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闪耀青春之光。

    一、凝聚力量抓基层党建。来村之初,峨桥镇虬保村当时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党建工作十分薄弱。为了尽快摘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我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并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学习,逐步完善好村级党建软件材料;担任党建政策宣传员,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与群众谈日常生活、谈实际问题、谈形势、谈政策,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担任远程教育信息员,做好站点远教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日常播放运行工作,实现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收集整理适合农村实际、农民需要的教学课件和技术资料,利用召开党员会、党群议事会、技术培训会等契机,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增强远程教育的实用性。

经过一年的努力,峨桥镇虬保村终于摘下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村级党建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在年终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积极参与棚改征收工作。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解决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16年12月份,我有幸被抽调到峨桥片区三期棚户区改造这个伟大工程中来,在前期入户调查、中期攻坚克难阶段开启“5+2”、“白加黑”,那时候天气渐入寒冬,每天都在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候才能到家,但是想起一天的工作,想起又为群众签订了几份协议,想起群众那满意又带感谢的笑容,欣慰之情油然而生,一天的劳累又化为第二天的动力。

在拆迁工作起来既有耐心,更讲情义,处理问题既见担当,更重方法。在征拆过程中,特别注重“要口服更要心服,有心结绝不拆屋”的原则,用真情感化群众。有一拆迁户葛某,签订征收协议后感觉自己吃了亏不同意拆屋,我们不厌其烦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讲政策、解心结,经过多次上门宣解沟通,最终帮助他打消了顾虑,卸下了包袱,最终签订了征收协议。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内完成峨桥镇农庄村119户征收户的协议签订工作,提前完成预期的协议签订工作。  

    三、迅速转变角色,争当纪检新兵。2017年7月份,由于工作岗位的调整,我从大学生村官角色迅速转变为峨桥镇纪检“新兵”。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虚心求教,刻苦学习纪检监察专业知识,不懂就学,不懂就问,补短板、强弱项,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全面提升,在全镇纪检监察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积极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纪检监察管理工作需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建设,聚焦主业主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争当“守规矩、做表率”的排头兵,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诚为先,以干为要,以实为本,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事实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不求名与利,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挺纪在前,遵规守矩,坚守底线,不踩红线,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默默做好峨桥镇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

在工作中诠释责任和当担,在基层书写无悔青春。我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的一句话: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时代,是机遇;新担当,是使命;新作为,是对党和人民的“交代”。在基层的热土上满怀热情、挥洒汗水、筑梦青春、敢于当担、勇往无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三山区峨桥镇   胡萍平)


 

直播安徽纪检

全省新闻热点

专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