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化

太和:廉政时评:党员干部应注重自身形象


2019-03-04 09:01 来源:铜官区纪检监察网   作者:太纪宣秦丽敏  


“礼者,修辞令,齐颜色,正仪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节后,太和县纪委监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其中这节由阜阳市检察院原宣传处处长王玉龙所作的题为“言行要有礼,举止要规范”的精彩授课从形态表现、语言表达、公务交际等多个方面,以互动交流、亲身演示、图文讲解的方式,给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带给我诸多思考。

党员干部自身形象非小事。党员干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衣着打扮,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实际上却代表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党员干部自身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党员干部个人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号召力,而且关系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威信。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注重保持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应树立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展示良好形象。礼仪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礼仪也是一个展示形象的重要形式.”言行有礼,举止规范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素养。而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极个别党员干部不注重个人形象的问题,有的在社会交往中盛气凌人,强势、霸道;有的在8小时之外酒后失德、失态、失言,甚至还有执法部门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着装不整,言语粗鲁,如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习近平曾说过,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华民族自古尚德。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是促进道德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一个道德认知水平低的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自律行为。一个有道德信念的人在公务交际、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展示出的应当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因此,党员干部应坚持从一个善念、一句善语、一次善行做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责任的虔诚,将道德信念内化为自身修养,转化为自觉行动,感化为坚守的动力,体现出文明风范、折射出行为修养,传递出生活态度,从而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

党员干部应培养谦和的为人姿态和低调的处事原则。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对待群众或管理对象态度蛮横,麻木不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这些极大伤害了干群关系,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中国老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最多的话是:“他没有架子。他像咱老百姓一样说话。”“他亲切随和、平易近人。人民群众之敬爱习近平,因为他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让老百姓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他的身上散发出朴素无华的气息和接地气的味道。习近平被老百姓誉为“平民领袖”,他身上有浓厚的“平民情结”、“平民情怀”和“平民风格”,他具领袖样子,但没领袖架子,处处尽显“平民色”、“平民样”和“平民趣”,不摆架子、不“讲究”。“对年纪大的人很尊敬,对小孩很爱护。对同龄人也很亲切,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社员,甚至对那些‘管制分子’,他也从来没有吹胡子瞪眼,有话都是好好说,让大家心里都服气。” 由此,党员干部应努力塑造谦和的品格,不张扬、不骄傲,充分尊重和体恤他人,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只有带着责任、带着热情、带着真诚投入工作,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尊重和拥护,从而以平等、谦和之德温暖人、感召人、凝聚人。 

 


 

直播安徽纪检

全省新闻热点

专题聚焦